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大理石

国内大理石产业的崛起

2013-12-09 15:25:54点击:
    随着国家大力支持第三产业的发展,中国的石材市场在短短几年内也成为第三产业的一大支柱。由中国石材协会牵头组织的《中国天然大理石白皮书(2013年)》(第四稿)专家评审会,于2013年7月2日在北京举行。高时、环球、东成、湖北京山谭龙石材等几家编委单位,泉州一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绵阳如玉大理石有限公司、福建省石材行业协会等参编单位的代表、专家与会,中国石材协会会长邹传胜、秘书长齐学刚、石材杂志社、中国建材报报社、中国石材之窗网站的有关专家及行业媒体代表出席评审会。会议由中石协附魔舒张邓惠青主持。
  
  大理石翻新开采加工以及作为建筑主体材料和装饰材料的应用,可以追溯到数干年之前,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其用量不断增加,应用领域不断扩展。由于天然大理石天然特质的特有属性和冷开采、冷加工的生产工艺,使其与瓷砖等同为建筑铺贴材料相比,更具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的优良品质。因而,在经济发展繁荣的当今社会,天然大理石已成为联合国会议厅、人民大会堂、国家大剧院以及宾馆、医院、写字楼、机场、地铁等重点工程和高档建筑的首选产品。据统计,2012年全国石材行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超过2700亿元。
  
  然而,很长一个时期以来,由于相关利益群体造谣诋毁和少数不良媒介的恶意炒作,使天然大理石这种安全健康、低碳环保的绿色产品,长期蒙受着“放射性危害人体健康”的不白之冤,并严重影响和误导了广大普通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曾在广东某著名品牌非天然大理石墙地面铺贴产品生产企业中多年从事产品销售的一位高管在评审会上披露道:“从业之初就受到大理石放射性危害人体健康的培训,多年来一直喊着这样的口号做产品营销,以致自己也误认为大理石不安全。”事实上,由于社会错误舆论的影响,2009年之前,进口大理石在入境时曾遭受必须进行放射性检验的蒙冤对待,住建部颁布的有关国家标准中也曾要求对大理石进行放射性检测。在中国石材协会和行业专家的多方呼吁和推动下,在科学的检测数据支持下,国家有关部门先后纠正了在相关法规、标准规范中的偏差。

  本着“还原事实、展示形象、推动发展”的初衷和目的,让广大消费者充分了解天然大理石绿色健康、低碳环保的优良特性,引导消费者更全面、更科学地认识天然大理石产品,中国石材协会决定联合业界重点石材企业和地方行业组织,编制《中国天然大理石白皮书》(2013年)。
  
  本次会议审订的是“白皮书”草案第四稿。作为定稿后将公开发布的行业权威资料,《中国天然大理石白皮书(2013年)》定位于面向社会大众,为广大消费者界定和呈现天然大理石的产品概念、质量数据、消费指南等相关信息,针对消费者对天然大理石产品的疑虑和误解进行解答,让广大消费者放心选用天然大理石这种绿色健康、安全环保的建筑装饰产品。
  
  
  2008年12月24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公告,从2009年1月1日起,将大理石及其相关产品调出《法检目录》,不再对大理石及其相关产品进行放射性强制检验。2012年,住建部采纳专家意见,组织专家对《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进行了修订,明确了大理石不需出具放射性检测报告,纠正了原标准规范中的偏差。至此,天然大理石长期蒙受的“放射性危害人体健康”的不白之冤,在国家法规、标准规范的层面上得以洗清,还天然大理石安全健康、绿色环保的真实原貌。
  
  然而,在人们崇尚健康环保的当今社会,天然大理石的放射性问题被恶意炒作、错误引导了十几二十年,因此,要想彻底消除普通消费者对天然大理石翻新的误解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这不仅需要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还需要大理石产品生产、营销企业对消费市场的正确引导,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努力。
  

  《中国天然大理石白皮书(2013年)》编委单位有:高时石材集团、环球石材集团、康利石材集团、东成石材有限公司、溪石石材集团、厦门万里石集团、福建泉州南星大理石有限公司、中轻资源进出口公司、莱州市玉磊石材有限公司、山东华峰石业集团有限公司、湖北京山谭龙石材有限公司、浙江石材石材开发有限公司等几家全国石材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泉州市一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绵阳如玉大理石有限公司、福建省石材行业协会、山东省石材行业协会、浙江省石材行业协会为参编单位。经广泛征求意见和专家评审委员会的评议审定,《中国天然大理石白皮书(2013年)》将于近期定稿并正式向社会发布。
  
  同时,中国石材协会还将协同业界重点骨干企业,掀起消除消费者对天然大理石放射性有害人体健康的错误认识,还天然大理石高档装饰材料绿色健康环保之本原,让消费者放心选用大理石产品的产品宣传热潮,让天然大理石产品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让天然大理石成为消费者喜爱的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的高档饰材,进入老百姓家居装饰的大市场。
 传统家具产业经过30年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下行,传统家具产业面临市场萎缩、成本上涨的情况,加之传统家具属劳动密集型产业,进入门槛低,前几年的扩张,导致了产能过剩。传统家具产业在高速增长时期曾经被暂时掩盖的一些行业性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开始逐步暴露出来。
  
  总体来说,传统家具产业的发展主要存在着对材料的高度依赖,结构改造的不尽合理,缺乏创新意识等问题,深刻影响和制约着传统家具产业的发展。
  
  唯材质论使之与大众脱节
  
  传统家具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曾先后使用过黄花梨、紫檀、红酸枝等材料。明代文人欣赏黄花梨家具,因为其“层峦叠嶂”的纹理体现了文人追求自然、诗意的生活追求。清中期开始,“红木”作为紫檀木的替代品得以流行。现在,红木成为人们对传统家具用材约定俗成的名称。在功能之外,红木家具(红木家具装修效果图)成为一种地位的象征。
  
  唯材质论混淆了红木与传统家具的概念,忽略了传统家具的结构、工艺与文化价值,人为地贬低了日常生活用具中淳朴自然的民间工艺,割断了地域性家具材料特色,审美倾向繁复、臃肿。日本著名民艺理论家柳宗悦认为:“只有从民艺的世界中,才能寻求产生自然、健康、朴素的灵动之美。”红木家具“热”折射了一定的社会现象,如果说明式家具代表的是清贵典雅的文人文化,红木家具则体现了追求缤纷亮丽的物质和世俗文化,导致发展到现在只有少数人能消费,市场越来越小,慢慢地和广大的民众消费者脱节。
  
  传统家具产业的发展形成所谓的“材料依赖”,制约着人们的主观选择,材料商在其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材料成为制约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相信随着资源的约束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传统家具的竞争核心不一定会局限于材料本身,而应该更多地重视设计和工艺,以做到材尽其美,材尽其用。

  唯材质论混淆了红木与传统家具的概念,忽略了传统家具的结构、工艺与文化价值,人为地贬低了日常生活用具中淳朴自然的民间工艺,割断了地域性家具材料特色,审美倾向繁复、臃肿。日本著名民艺理论家柳宗悦认为:“只有从民艺的世界中,才能寻求产生自然、健康、朴素的灵动之美。”红木家具“热”折射了一定的社会现象,如果说明式家具代表的是清贵典雅的文人文化,红木家具则体现了追求缤纷亮丽的物质和世俗文化,导致发展到现在只有少数人能消费,市场越来越小,慢慢地和广大的民众消费者脱节。
  结构简化导致质量不高
  
  为适应现代(现代装修效果图)工业生产,生产企业普遍对传统家具的结构进行了改造。这中间有些改造是成功的,在保证强度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有些改造的合理性有待商榷,需要时间来检验;由于此类技术改造的大量推进,家具文化的传统元素被弱化,导致质量不高的产品出现。
  
  以传统抱肩榫的改造为例,抱肩榫是传统家具中束腰的常见榫卯构造,是在腿足束腰以下的部位,切出与牙条对应的45度斜肩,并凿三角形榫眼,与牙条三角形的榫舌拍合。斜肩上还做有上小下大、断面呈梯形的“挂销”,与开在牙条背面的槽口配合。这样面板自身的重量及承重分散在束腰和牙板上,通过抱肩榫传递到腿足。挂销的使用,限制了构件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从而使牙条和腿足成为一体。
  
  传统的做法在腿足上需要进行多次铣切加工,且基准面不容易确定。因此,现代生产中往往改变抱肩榫原来的三维结构,在牙板与腿足上各自开槽,使用楔钉固定牙板和腿足;有些甚至将腿与顶面的接合分离,通过大量使用栽榫,依靠胶粘剂的作用连接面板和束腰。这些做法节省了腿足部分的材料,制作工艺简单,但主要依靠胶粘剂的作用,失去了传统榫卯结构三维连接的优点。牙板拍合后起不到左右拉紧、越拉越紧的作用。在胶粘剂失效后,牙板容易拉开并且不容易修理。这是非常让消费者头疼的问题。
  
 
  规模攀升千万元项目额近5亿
  
  亿元项目首次出现、千万元项目增多,成为今年上半年家具采购的最大特色。
  
  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技术装备中心委托代理机构操作的“广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课桌椅更新工程”项目,最终采购金额达到1.4834亿元。该项目不仅是5月和今年上半年的最大项目,同时也成为近年来单笔采购金额最大的项目。
  
  上半年采购金额在千万元的项目达到18个,比2012年同期整整多出10个。仅千万元以上的项目采购总额就达到了4.8亿元,占总采购金额的23.7%。从数据可以看出,千万元以上大项目的出现主要源自以下三个方面:
  
  义务教育更新改造。如上半年第一大项目“广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课桌椅更新工程”和第二大项目“山东省潍坊市标准化学校设施设备招标项目”,后者采购金额也达到了5449万元。
  
  新校区的扩建。“浙江农林大学学生宿舍家具和课桌椅等项目”,采购额1582万元;“洛阳师范学院新校区一期二批学生公寓家具采购项目”采购额1092万元;“国科大新校区实验室家具采购项目”,采购金额1031万元。
  
  新办公楼的使用需求激发家具采购大单。如“吉林省图书馆异地新建项目办公家具设备采购”,采购金额2332万元;最具代表性的“中央电视台新址办公家具(第三批、第二批)招标项目”,采购金额分别为1517万元和1512万元。
  
   观念束缚导致创新争论大
  
  在文化符号的传播方面,随着人们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与追求逐渐升温,榫卯结构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隐性符号而被广泛应用。设计中应用榫卯不单纯为了结构,更多地表现在文化上的共鸣。但对于传统家具的创新问题,一直存在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传统家具的改造不能改变其榫卯结构,不能使用现代的连接件;有人认为在改造过程中传统家具的内部结构可以改变,但要保持外观造型不变。
  
  笔者认为,传统家具形成的过程中,“变”是主题,它是以渐进的形式不断发展和演变的。因根据不同的市场进行细分,可以对传统家具的结构进行合理改造。
  
  但是改造首先要遵循传统、采用古法制作来延续旧的价值。这部分消费者希望传统家具能够原汁原味地继承传统形状与工艺,因此这种生产方式并不以产量为目的,适合制作红酸枝、紫檀、黄花梨等高端家具,供红木“发烧友”典藏。
  
  在现代社会,人们希望自己的物品拥有个性与特色,传统家具所包含的手工定制特质,正符合了这种需求。手工定制能够以小批量多品种的方式,依照客户的需求量身定做,创造不同式样、尺寸的产品。
  
  传统家具是传统产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改造红木家具产业,批量生产仿古家具,并开发红木家具的新结构和专用技术设备,提升产业竞争力。借鉴传统家具的榫卯结构与造型特征,使用现代材料,创新具有特色及差异化的现代家具。
  2013年上半年,家具采购规模呈现出诸多令人欣喜之处。近三年来的首个亿元采购项目诞生、五六月的单月采购规模超过往年的最高月采购额、政府采购市场内出现一批福利院养老院等项目、家具政府采购市场进一步细分、新的家具采购大省(区)诞生。本报将针对2013年上半年的家具采购数据分三期进行报道,后两期分析重点省市的家具采购情况,敬请关注。
  
  2013年上半年家具政府采购市场继续呈现出利好态势。据《政府采购信息报》不完全统计,2013年1~6月,包括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等采购方式在内,全国家具采购规模达到20.2亿元,与2012年11.3亿元的采购规模相比,同比增长44%。在民用家具市场增长趋缓的情形下,政府办公家具采购市场显现出旺盛的需求。
  
  市场细分馆藏类项目方兴未艾
  
  除办公和学校项目外,细分市场内形成规模优势的为医疗家具和馆藏类家具。
  
  医疗家具采购项目总额达到1.6亿元,这里所统计的医疗家具包括医院内各区域所需家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需家具和保健院等相关医疗机构所需家具。
  
  馆藏类项目采购总额为6500万元。包括博物馆、档案馆、文物馆和公关图书馆所需家具。此外,还有一部分项目为学校图书馆所需家具。在馆藏类家具中,以图书馆和档案馆类的家具居多,如阅览桌椅、展架展柜以及手动或智能密集架等。
  
  自2012年开始,馆藏类家具采购项目显示出方兴未艾之势,特别是城市基础文化设施建设的加快更加刺激了这一需求。上半年出现了两个较大的馆藏类项目,一个是“吉林省图书馆异地新建项目办公家具设备采购”,采购金额达到2332万元;另一个是“浙江宁波北仑区图书馆新馆家具采购项目”,采购金额达到758万元。
  
  尽管家具政府采购市场正呈现出细分化走势,但是机关办公家具和学校项目依然牢牢占据主要位置。1~6月,办公家具项目1034个,采购金额达9.38亿元。学校家具项目数量虽不及办公家具项目数量,但513个项目的采购金额也达到了8.12亿元。两者总金额为17.5亿元,占上半年总采购额的86%。
  
  高峰提前单月采购额超6亿
  
  今年上半年提前迎来年度第一次采购高峰。今年5月,全国家具采购金额达到6.6亿元,远超2012年全年采购最高峰的7月和8月的总额。
  
  2013年1月,由于受到上一年度政府采购需求的集中释放和寒假学校家具采购项目增多的影响,当月家具采购总额相比2012年12月减少了2亿元,回落至2.5亿元。2月由于受到春节放假的影响,家具采购金额再次降低,仅为1.3亿元。3月家具采购实现恢复性增长,但是表现依旧不乐观,采购额为1.4亿元。
  
  进入4月以后,家具采购规模迅速回升,达到2.7亿元,环比增长了1.875倍。5月则进入上半年家具采购的最高峰,采购规模超过6.6亿元,6月全国家具采购额稍有回落,降至5.5亿元,但仍高于2012年全年采购的最高峰。
  
  综合来看,上半年全国家具采购规模已经超过20亿元,占去年全国公开总采购规模的57%。这也为2013年下半年家具政府采购市场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基础。
  
  北京稳坐家具政采榜榜首
  
  继2012年登上全国家具政府采购市场第一的宝座后,北京再次坐上了头把椅的位置。今年上半年,北京家具政府采购总金额达到3.1亿元,是惟一一个采购金额超过3亿元的省市。
  
  千万元项目聚集北京
  
  据《政府采购信息报》统计,今年上半年,北京100万元以上的家具采购项目共有62个,采购额达到2.85亿元,占该市家具采购总金额的95%,而千万元以上项目是主力军。
  
  中央部委在京单位多、高等院校集中成为推动北京家具采购规模稳步增长的主因。从项目数量上来看,北京地区并不占优势,发布中标金额的项目仅100多个,相比浙江地区的200多个项目和福建的196个项目,采购次数有限。但是从全国来看,北京是千万元项目最多的地区,采购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数量达到8个,占比44%。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项目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劳动模范技能交流基地家具及设计采购项目”,该项目的采购金额达到2824万元,成为上半年北京地区的第一大项目;此外,具有较明显北京特色的项目还有“中央电视台新址办公家具招标项目”,包含第二批、第三批和第五批次招标,三次采购额超过3500万元。
  
  近年来,随着北京市向周边的不断扩展,相应的配套基础设施也在建设中,高校新校区、检察院、法院、政府办公机构等先后在近郊区县建设,所需的家具自然也增多。从采购类别来看,办公项目采购金额要明显多于学校。如“北京通州区文化中心亟需采购设备项目”、“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武装部新建指挥所配备办公家具及安防设施项目”、“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机关后勤服务中心第三中院临时办公用房开办费政府采购项目”、“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家具采购项目”等,这些项目单次的家具采购金额为500万~2000万元不等。
  
  亿元大单促广西成新星
  
  广西是今年上半年进入家具采购亿元俱乐部的成员之一,也是首次进入全国家具采购前三甲的省份。今年上半年,首个亿元大单为“广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课桌椅更新工程”,采购金额达到1.4834亿元,成为全国第一大项目。由于该项目属于学校家具采购,学校项目采购总额为1.65亿元,占总比的75%,而办公项目仅占18%。
  
  从2010年开始,广西投入4亿余元实施“课桌椅更新工程”,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乡镇普通初中、中心小学和九年一贯制学校统一配备国家标准的课桌椅,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课桌椅不足”、“课桌椅残破”的问题。从2012年开始,广西全区开始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课桌椅更新工程”项目,涉及592万多名学生。
  
  事实上,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进行所引发的课桌椅采购需求不仅仅发生在广西,还包括山东、广东、贵州、安徽、河南等地。
  
  8省市采购规模超亿元
  
  上半年,8省市家具采购成绩表现不俗,采购金额均超过1亿元,分别是北京、浙江、广西、福建、山东、江苏、河南、广东。
  
  从以往的数据来看,北京、浙江、江苏、广东一直是家具采购的四大省市。而今年上半年采购大省次序发生变化,广西和福建成为新晋采购大省,江苏和广东采购规模下降,但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
  
  浙江是上半年组织家具采购次数最多的省份,共212个项目,采购金额达到2.3亿元。500万元以上的项目仅5个,千万元的项目仅1个,采购金额大主要得益于项目数量多。
  
  上半年,福建家具采购规模明显增加。从采购类别上来看,办公项目所占比例超过一半,达到52%。而医院家具采购项目占比达到10%,这个比例要高于全国的医院家具采购项目所占的比例。
  
  山东也是上半年家具采购规模增长较大的省份,其主要原因是大项目的出现。第一大项目“山东省潍坊市标准化学校设施设备招标项目”采购金额达到5449万元。该项目同时也是6月采购金额最大的项目。
  
  紧随山东的江苏,该省家具采购额约为1.3亿元,该省未出现千万元的项目,最大的项目为“江阴敔山湾公租房衣柜采购项目”,采购金额为829万元。
  
  以往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河南全省家具采购增长迅猛,今年上半年河南继续成为家具政府采购的大省,其中学校项目采购总额超过8400万元,占全省总规模的62%。新校区的建设和农村薄弱学校项目的改造成为推动河南省家具采购量增长的最重要原因。
  
  广东依旧是采购大省,除办公项目和学校项目外,医院家具采购的项目较多,占比达到15%,同样高于全国的医院家具项目所占比例。